国产熟女偷窥高潮精品一区_亚洲午夜无码福利视频_色哟哟AV永久无码国产_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永久在线

您當前位置:中國菏澤網(wǎng)  >  巨野縣  > 正文

吹響器里演繹人世百態(tài)
——記魯西南鼓吹樂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建彬

作者: 孟 欣 來源: 牡丹晚報 發(fā)表時間: 2021-03-12 10:23

□記者 孟 欣

在魯西南地區(qū),提起“吹響器”的巨野陳集“陳家班”,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自從8歲接觸嗩吶、梆子、小鼓等“響器”,現(xiàn)年已經(jīng)54歲的魯西南鼓吹樂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建彬,見證了近代鼓吹樂的興衰演變。3月10日,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趕赴成武縣南魯集鎮(zhèn)史莊行政村,見到了正在為一“主家”白事演奏鼓吹樂的陳建彬。

承載著鄉(xiāng)情記憶的民間音樂

當日上午10時許,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驅(qū)車趕至史莊村,踏著雨后泥濘的鄉(xiāng)村小路,記者終于在一輛展開了“舞臺”的小型六輪農(nóng)用車上見到了正在吹嗩吶的陳建彬。

“白事不比喜事,臺上中間可以稍停一會再接著演奏?!倍敢灰娒?,陳建彬略顯歉意地讓記者來到舞臺上的一角。整個舞臺,除了較為齊全的樂器和音響、電子屏設備,其余的設施則略顯簡陋。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盡管屢次登上省級、國家級舞臺,以陳建彬為主的“陳家班”主要謀生地還是兩處——結(jié)婚的人家、有白事的人家,且絕大多均是行走在偏遠鄉(xiāng)村。

記者了解到,魯西南鼓吹樂是由民間吹奏樂器與打擊樂器配合演奏的一種民間器樂種類,以嗩吶為主,主要分布在山東省濟寧、棗莊、菏澤三市及周邊地區(qū)。嗩吶是鼓吹樂的特有樂器,主要依賴節(jié)日慶典、婚喪嫁娶等民俗活動而存在,是山東鼓吹樂中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在我國享有“嗩吶之鄉(xiāng)”的盛譽。

“今天6點多就從家里出發(fā)了,離家也就17公里,不過明天還要去濟寧金鄉(xiāng)的一個村演奏,估計早上5點就得出發(fā)?!标惤ū蚋嬖V記者。

“今天,嗩吶班收入1200元。這是跟主家之前就商定好的,按人頭算,每人200元?!睋?jù)陳建彬介紹,紅白事雇嗩吶班,是包括巨野縣在內(nèi)的魯西南的習俗,陳建彬也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但從清朝起,他們陳氏家族便世代吹嗩吶了。

“嗩吶能廣泛流傳多年,源于它是比較有群眾基礎的藝術形式。”陳建彬說,嗩吶演奏時可以不用話筒和音響,坐著、站著、走著都能吹,喜悅的曲子、憂傷的曲子都有,且通俗易懂、容易讓人產(chǎn)生共鳴,適合于紅白事。

12歲登臺獨奏挑大梁

現(xiàn)為陳家嗩吶班班主的陳建彬,自八歲就開始系統(tǒng)學習嗩吶、梆子等鼓吹樂器以及演奏樂曲的技藝?!笆龤q時就可以獨立演奏了,然后像父輩一樣在農(nóng)村接一些婚喪娶嫁的活。在農(nóng)村叫‘吹響器’,那時候的演奏上不了臺面,只要村民聽著舒服就行。”陳建彬說。

望著身后承載著全部家當和舞臺的小型六輪農(nóng)用機動車,陳建彬陷入了回憶,“那時候哪有這么多設備,就一輛自行車和幾個木箱子,哪里有演出就騎行到哪里。濟寧、河南等周邊省市都去過,碰到雨雪天道路泥濘,就是扛著自行車和樂器也得一腳一個泥坑地趕過去?!标惤ū蛘f,“剛開始學藝時,就怕冬天,因為那時候練功都要天不亮就得趕至村外空曠的農(nóng)田里練樂器,還不能戴手套,手上的凍瘡一層壓一層,根本就沒好過。現(xiàn)在雖然條件好了不再凍手,但每到冬季手還是癢得不行?!?/p>

“記得那是我20多歲去成武縣汶上集鎮(zhèn)演出,大冬天連著演出了2天,沒有棚子更沒有舞臺。打梆子的時候,手上的凍瘡被震得全裂開了,流出來的血甩得全身都是,可再疼也堅持著一場場演出。”陳建彬回憶道,“不僅僅是手,就連腳也是一到冬天就凍得‘胖’了一圈,鞋根本穿不進去。還記得汶上集鎮(zhèn)演出那次,晚上住在那里起夜去廁所,可腳怎么也穿不上鞋,擠進去也不能立馬走路,只能踩踩、跺跺讓腳適應。”而這僅僅是陳建彬早年眾多艱苦演出中的一個場景。

“那時候村民娛樂項目基本上沒有,戲班子一去演出,能讓他們高興小半年。每當聽見大家的掌聲、叫好聲,我這心里就暖乎乎的,再苦也值了!”陳建彬說。

從魯西南農(nóng)村走向更大的舞臺

2013年,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jié)上,陳家班的魯西南鼓吹樂《唱大戲》,以精彩震撼的表演,榮獲“群星獎”獎項,此后又入選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代表性目錄,一步步從魯西南的農(nóng)村走向了更大的舞臺。

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魯西南鼓吹樂除受電視、手機、電影等傳播途徑的沖擊外,本是倡導喪事從簡、喜事新辦這一移風易俗行動也在“誤傷”著魯西南鼓吹樂在民間演出。被列入各級非遺名錄、在城鄉(xiāng)各處流傳多年的嗩吶調(diào),無形中正遭遇新的傳承尷尬。

“從古至今,嗩吶的傳承很大程度依靠婚喪嫁娶。”陳建彬認為,應充分認識嗩吶這一民間藝術的價值。

堅守初心,傳承不止

作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建彬現(xiàn)有17位徒弟,但究其身份,卻絕大多數(shù)均為其表弟、兒子、女兒、女婿、外甥等自家親戚,“沒人愿讓孩子學嗩吶,都覺得‘前途不光明’。”說起近幾年陳家班招徒困境,陳建彬顯得頗為無奈。

以嗩吶演奏為主打樂的魯西南鼓吹樂,經(jīng)歷了歷史的變遷,盡管在新的時期呈現(xiàn)出鮮明的特色,但從總體上講,這一優(yōu)秀傳統(tǒng)民間藝術與地域淵源的文化特點和現(xiàn)代文明的節(jié)奏,呈現(xiàn)出了一些極不協(xié)調(diào)的現(xiàn)象。陳建彬表示,首先是一些頗有造詣的鼓吹樂手年齡偏大,退出演出,使一些絕技失傳;其次,一些古老樂器被現(xiàn)代樂器取代而失傳,瀕臨滅絕,一批優(yōu)秀曲牌曲目保存不善,面臨佚失;最后,政府制定了一些保護措施,但挖掘整理的任務仍然十分繁重,尤其受資金制約因素很大。

“以前只知道吹嗩吶是祖上傳下來的東西,只想著把他吹下去,讓子孫后代都知道有這項東西。”陳建彬說,“后來知道這是傳統(tǒng)文化,我們這些人有責任有義務將這些技藝傳承下去?!睘榇耍惤ū虻呐畠骸昂菪摹弊屌畠?、兒子也開始學習鼓吹樂,并逐漸鍛煉他們挑起傳承大梁。

陳建彬表示,傳承以嗩吶為代表的魯西南鼓吹樂,首先要傳承其自由的表演形式;其次要充分利用文化惠民工程,通過政府的推動,組織優(yōu)秀團隊,把思想健康、傳播正能量的好節(jié)目送到群眾身邊。

責任編輯:
分享到:
中共菏澤市委網(wǎng)信辦主管 菏澤日報社主辦| 新聞刊登批準文號:魯新聞辦[2004]20號 | 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17
網(wǎng)站備案號:魯ICP備09012531號 | 魯公網(wǎng)安備 37172902372011號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國菏澤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