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當(dāng)前位置:中國菏澤網(wǎng) > 社會新聞 > 正文
作者: 來源: 菏澤日報 發(fā)表時間: 2025-11-26 10:13
在東明縣焦園鄉(xiāng),西臨黃河之地,有一個名為“馬廠”的村莊。這片土地在歷史上曾隸屬河南長垣,不僅地理位置特殊,更承載著一段融合了傳說與歷史的地名記憶。
關(guān)于村名“馬廠”的由來,當(dāng)?shù)亓鱾髦鴥煞N主要說法。
其中一個說法與家喻戶曉的楊家將故事相關(guān)。傳說,這里是北宋女將穆桂英的養(yǎng)馬場。然而,穆桂英本身是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的虛構(gòu)人物,于史無證,因此這一傳說雖充滿浪漫色彩,卻難以作為歷史依據(jù)。
另一種說法則追溯到宋遼戰(zhàn)爭時期。稱一位蕭姓遼將曾在此處安營扎寨,前為兵營,后設(shè)養(yǎng)馬場,故得名。但考諸史實,宋遼交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及最終訂立“澶淵之盟”的澶州,均在黃河北岸。歷史記載中,遼軍并未南渡黃河至此,因此遼將在此駐扎的說法,也與史實有所出入。
那么,“馬廠”之名究竟源于何時?
歷史的線索可能指向了宋金交替的動蕩時期。金滅遼后,于1125至1127年間兩次南下圍攻汴京(今開封),最終導(dǎo)致北宋滅亡。馬廠村距開封僅百余里,在當(dāng)時作為金軍南下的后勤補(bǔ)給點,設(shè)立養(yǎng)馬場是完全可能且合理的。由此推斷,“馬場”(后演變?yōu)椤榜R廠”)之名,極有可能誕生于宋金交鋒、王朝更迭的12世紀(jì)中葉,距今約900年。
在漫長的歲月里,村名也經(jīng)歷了從“馬場”到“馬廠”的演變,并形成了“前蕭營,后馬場”的格局。所謂“蕭營”,據(jù)地方志記載,是明永樂年間(約1402年),蕭姓居民在馬廠村前建立的村落。后來兩村連為一體,皆統(tǒng)稱為“馬廠”。
那么,究竟是哪些先民在這片傳說中的養(yǎng)馬之地定居,延續(xù)了村莊的煙火?
根據(jù)現(xiàn)存族譜與地方志的可靠記載,馬廠村有史可查的最早奠基者,是于元末明初(約1368年)遷入的蕭姓與黃姓家族。蕭姓祖籍山西洪洞,黃姓則源自湖北江夏,經(jīng)安徽鳳陽輾轉(zhuǎn)遷來。他們的遷入時間,距今已超過650年。
此后,翟、趙等姓氏亦陸續(xù)遷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翟姓族譜明確記載其家族是在清朝嘉慶年間(約1800年)才遷入馬廠,這與方志中所述明初遷入的記錄存在數(shù)百年的差異。一般而言,族譜對于家族遷徙的記載更為精確,這也提醒我們,在追溯歷史時需審慎對照不同文獻(xiàn)。
如今,馬廠村已是一個擁有近20個姓氏、和睦共居的大家庭。其中蕭、黃、趙、翟四姓為村中主脈,共同書寫著村莊的歷史。
從宋金之際可能作為軍馬場的起源,到元末明初蕭、黃等姓的實質(zhì)性建村,其間雖有約240年的歷史空白有待探尋,但“馬廠”這個名字,本身就如同一塊活化石。它銘刻了這片土地與古代軍事活動可能存在的深厚淵源,靜靜地訴說著黃河岸邊一段跨越數(shù)百年的滄桑歲月。
蕭若然
人民網(wǎng) 新華網(wǎng) 央視網(wǎng) 中國網(wǎng) 光明網(wǎng) 中國日報 中青網(wǎng) 求是網(wǎng) 山東網(wǎng) 魯網(wǎng)
菏澤市政府網(wǎng) 菏澤文明網(wǎng) 菏澤市紀(jì)檢監(jiān)察網(wǎng) 燈塔-菏澤黨建網(wǎng) 菏澤長安網(wǎng) 菏澤廣電網(wǎng) 菏澤市教育和體育局 菏澤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
中國徐州網(wǎng) 連網(wǎng) 鹽城新聞網(wǎng) 宿遷網(wǎng) 中國淮安網(wǎng) 蚌埠新聞網(wǎng) 阜陽新聞網(wǎng) 淮北新聞網(wǎng) 拂曉新聞網(wǎng) 中國亳州網(wǎng)
舜網(wǎng) 青報網(wǎng) 聊城新聞網(wǎng) 德州新聞網(wǎng) 濱州網(wǎng) 東營網(wǎng) 水母網(wǎng) 中華泰山網(wǎng) 東方圣城網(wǎng) 瑯琊新聞網(wǎng)
魯公網(wǎng)安備 371729023720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