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當前位置:中國菏澤網(wǎng) > 時政新聞 > 正文
作者: 來源: 閃電新聞 發(fā)表時間: 2025-11-16 14:07
11月15日,第31屆中國紀錄片學術(shù)盛典在江蘇無錫舉行。由山東省委宣傳部指導、山東廣播電視臺和菏澤市委宣傳部聯(lián)合出品的紀錄片《國色》榮獲長片類好作品獎。


紀錄片《國色》在2025年牡丹國際傳播論壇期間在山東衛(wèi)視晚間黃金時段首播。中國廣視索福瑞28省網(wǎng)收視數(shù)據(jù)顯示,首播當晚省級衛(wèi)視同類型自辦欄目中收視率列第二位。其中,上集同時段位列第一。

《國色》選取中國特有花卉牡丹作為拍攝主體,從歷史、文化、國際傳播等多維度對牡丹進行全新解讀和呈現(xiàn)。該片用極致的鏡頭語言和國際化的話語表達,不僅系統(tǒng)闡述了“何為國色”“何以國色”,展現(xiàn)了牡丹成為中國精神象征和文化符號的演進歷程,同時通過全球視角講述文明之間以花為媒交流互鑒的故事,引導觀眾體悟到了“各美其美 美美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紀錄片《國色》也是一部厚重的牡丹史書。從西藏林芝的大花黃牡丹到安徽巢湖歷經(jīng)千年的楊山牡丹,從《詩經(jīng)》中牡丹的記述到武威漢代醫(yī)簡,從《洛神賦圖》中牡丹的第一次驚艷亮相到《全唐詩》中驚艷世人的那抹國色,在時空的快速轉(zhuǎn)換中牡丹發(fā)展演進的歷程生動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同時,在起承轉(zhuǎn)合間,歷史追溯和現(xiàn)實表達自然順暢地穿插于整體敘事之中,既有牡丹栽培簡史的介紹,也有歷史細節(jié)故事的生動講述,讓牡丹的“國色”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紀錄片《國色》的創(chuàng)作聚焦于牡丹,但并沒有完全局限于一地一域,而是跟隨牡丹的腳步,從中國出發(fā)走向世界,跨越時空,尋訪法國、日本等地,通過多重時空,不斷提及和介紹牡丹是如何從中國走向世界,進而影響各地的花卉與文化的過程,實現(xiàn)對牡丹國際化的表達敘事。正如片中77歲的法國漢學家雷米·馬修在其著作《牡丹之輝:如何理解中國》中所言:“牡丹的顏色、芳香、富麗象征著中國的芬芳與色彩;牡丹熠熠生輝,照亮全世界的人民。”牡丹的遠行,不只是植物層面的一次旅行,更是中國故事、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

以花載道,在共情敘事中凝聚共同價值觀念。 紀錄片《國色》充分利用對牡丹的認同優(yōu)勢以及美的共性因素,采取共情敘事和共情傳播的方式,在牡丹的故事講述中,尋找人類共通價值觀跟藝術(shù)創(chuàng)作之間的契合點。“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全球化進程中共同價值觀念的融合互通,正是《國色》所聚焦的核心。正如片尾所說:“文明真正的生命力,不在于獨放異彩,而在于讓世界每片土地都能擁有屬于自己的春天,這或許正是牡丹饋贈給世界的意義。”牡丹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認識中國、感知中國的窗口,更是全世界愛和友誼的橋梁。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深化主流媒體國際傳播機制改革創(chuàng)新,加快構(gòu)建多渠道、立體式對外傳播格局”“構(gòu)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如何以紀錄片的方式挖掘和展現(xiàn)中國特色的國際傳播符號來講好中國故事,是地方主流媒體的重要責任和使命,紀錄片《國色》在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國色》 上集:https://sdxw.iqilu.com/share/ZG9jdW1lbnRhcnktMjEtMTYzODQ2MzU.html#/
《國色》 下集:https://sdxw.iqilu.com/share/ZG9jdW1lbnRhcnkt
人民網(wǎng) 新華網(wǎng) 央視網(wǎng) 中國網(wǎng) 光明網(wǎng) 中國日報 中青網(wǎng) 求是網(wǎng) 山東網(wǎng) 魯網(wǎng)
菏澤市政府網(wǎng) 菏澤文明網(wǎng) 菏澤市紀檢監(jiān)察網(wǎng) 燈塔-菏澤黨建網(wǎng) 菏澤長安網(wǎng) 菏澤廣電網(wǎng) 菏澤市教育和體育局 菏澤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
中國徐州網(wǎng) 連網(wǎng) 鹽城新聞網(wǎng) 宿遷網(wǎng) 中國淮安網(wǎng) 蚌埠新聞網(wǎng) 阜陽新聞網(wǎng) 淮北新聞網(wǎng) 拂曉新聞網(wǎng) 中國亳州網(wǎng)
舜網(wǎng) 青報網(wǎng) 聊城新聞網(wǎng) 德州新聞網(wǎng) 濱州網(wǎng) 東營網(wǎng) 水母網(wǎng) 中華泰山網(wǎng) 東方圣城網(wǎng) 瑯琊新聞網(wǎng)
魯公網(wǎng)安備 371729023720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