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郭衛(wèi)東 來源: 牡丹晚報 發(fā)表時間: 2021-08-11 10:42
□記者 郭衛(wèi)東
昨日,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驅車到牡丹區(qū)大黃集鎮(zhèn)周集村采訪。剛到村邊,就見一輛挨一輛的大卡車緩緩從村里駛出。家家戶戶門口擺放著一排排整齊的板材等待加工,處處可聞機器聲。村民們干的是刷柄加工活,談論的是刷柄加工發(fā)展經。
“小作坊”變成“大產業(yè)”
牡丹區(qū)大黃集鎮(zhèn)周集村全村有530戶人家,300余戶從事刷柄加工,成了遠近聞名的刷柄加工專業(yè)村。
過去,周集村從事家具制作、毛筆加工等生意,因大都是家庭作坊式的,生意蕭條。
1978年以后,村民周玉景從湖南長沙外貿公司接過一筆刷柄加工的訂單生意,組織村民進行加工。周集村人見刷柄加工也能賺大錢,便紛紛改行做刷柄加工。
目前,周集村80%的村民從事刷柄加工,大大小小的刷柄加工廠一家連著一家。
轟隆隆的旋切機前,從事刷柄加工的周振遠高興地對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說:“以前,我們是家庭式的小作坊,現在換成了大廠房,小手工換成大機械,效益翻了近百倍?!?/p>
2008年,周振遠大學畢業(yè)后,回村從事刷柄加工,很快成了這個村有名的小老板。
近年來,小小刷柄不僅給周集村村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變化,更成為村民致富的產業(yè)。
年銷售額創(chuàng)千萬元“神話”
在村黨支部書記周德運的帶領下,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走進周俊安的菏澤鴻旭木業(yè)有限公司。
由于客戶多、生意忙,周俊安先讓在廠里看看。雖然是小刷柄,可門道卻不少:有畫刷的、鋸刷的,有壓刷、扦刷的,還有沙刷、刺刷的……與正在木板上畫刷樣子的外村婦女交流,她一邊畫一邊說:“一般情況下,小刷柄一天能畫一萬多只,一個掙3厘錢,一天能賺三十來塊錢,手熟練的話,一天能拿到四五十元,一點也不比外出打工差?!?/p>
周俊安告訴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他們家刷柄加工廠可以說是周集村比較早的、規(guī)模也是比較大的。
據他介紹,他的加工廠月銷售額達120萬元左右,今年預計上繳30多萬元稅金。在周集村,像他這樣的加工戶還有五六家。
“我們周集村500戶擁有70多輛小車,村里男女老少無外出務工人員,并吸納鄰村約1700名務工者,預計今年上繳600萬元稅金。”周德運說。
刷柄加工是主業(yè),種田成了副業(yè)
現在的周集村,種田是副業(yè),刷柄加工是主業(yè)。
“加工業(yè)的興旺不僅解決了本村富余勞動力問題,就連鄰村的部分群眾也跟著沾了光。我一天輕輕松松賺八九十元,在家門口打工感覺真好,騎電動車也就5分鐘的路程,工作家庭兩不耽誤?!贝簏S集村村民楊美芝高興地告訴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我們村里無閑人,只要能出力,傻子也能賺錢?!睂Υ耍艿逻\感慨頗深,“群眾的收入一年比一年提高,關鍵是我們選準了路子。過去種田是主業(yè),種來種去,怎么下力氣都改變不了生活;現在種田是副業(yè),刷柄加工是主業(yè),不但豐衣足食,還能賺來大把票子?!?/p>
周集村面積1.5平方公里,約530戶,總人口2100人,黨員50人。正規(guī)企業(yè)17家,個體工商戶122家,帶動本村就業(yè)人口1300人左右。周集村以生產加工刷柄遠近聞名,是長江以北最大的木制品刷柄加工生產基地。80%的人口從事刷柄生產,有“江北刷柄第一村”美譽,年銷售刷柄兩千億只,產品暢銷至全國各地,及東南亞、歐洲等地。
小小刷柄確實給周集村村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周集村人用勤勞和智慧,大力發(fā)展刷柄加工業(yè),走出了規(guī)?;?、產業(yè)化的生產道路,跨上了致富的駿馬,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