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幾個商販找到曹縣韓集鎮(zhèn)楊小湖村的楊見相,想高價買下他的一張舊木桌,老人堅持不賣,“這是鐵證,多少錢都不能賣!”一張看似普普通通的桌子,何以讓老人如此珍惜?其實,這張珍藏了70余年的木桌并不普通。它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魯西銀行的遺物,斑斑的油跡見證了那段烽火硝煙的滄桑歲月,訴說著日軍欠下的累累血債……
1943年夏,魯西銀行搬到了僅有400口人卻有50多名黨員的楊小湖村。黨員楊德軒主動讓出2間房子供印刷所使用,并協助挖了地下室和秘密通道,上面用檁條棚住,蓋上土,栽上草,嚴防外人進入。
印刷工人白天休息,晚上秘密印制魯西南版壹元鈔票。冀魯豫第五地委主要領導張承先、戴曉東、宋勵華等時常在這里研究工作。由于防守嚴密、信息及時,敵人曾兩次到這里抓共產黨,都撲了空。
同年9月,日偽軍調集1萬余人對曹縣西南“鐵壁合圍”。10月4日,日軍推進到曹縣西北一帶,楊小湖印鈔點遭到破壞,機器、鈔版被洗劫一空,只剩下散落一地的半成品票幣和一張油跡斑斑的木桌。工人何友三、王彥坤被俘,遭受嚴刑拷打幾乎喪命,但始終未向敵人泄露任何機密。指導員王凌霄只好到黃河以北領取新鈔版,途中為保護同志和鈔版安全,不幸殉職。
鄄城縣李進士堂鎮(zhèn)田樓村地處黃河灘區(qū),蘆葦成蕩,風沙彌漫,能見度低,交通不暢,便于隱蔽,正是印鈔的絕好場所,因此成了魯西銀行的核心區(qū)和主戰(zhàn)場。
印鈔點設在彭廣譜家,20多人晝夜連軸轉。有時情況危急,群眾就巧施妙計,當作發(fā)喪出殯,把鈔票裝進棺材埋在田地里,夜間再派人運走。敵人每次來“掃蕩”,都是無果而還,悻悻離去。抗戰(zhàn)勝利后,總行曾在此籌建魯西銀行印鈔廠,職工人數200余人。
1941年6月,敵人“掃蕩”微山湖地區(qū),魯西銀行印刷所被迫從魚臺輾轉到湖西抗日根據地的中心區(qū)單縣。由于敵人頻繁“掃蕩”,印刷所依靠人民群眾的掩護,邊打游擊邊生產,4年中先后轉移10余個村莊。1942年12月,日軍糾集1萬余人,對湖西抗日根據地“拉網合圍”,湖西專署專員李貞乾不幸犧牲,印刷所人員夜間乘機沖出重圍。
魯西銀行設立了6個印刷所,其中3個分布于現在的菏澤市,分別為鄄北二所、曹縣西北四所、單縣湖西印刷所。印鈔點則星散鄉(xiāng)間,藏身農家,搭建地下室,一村一室,一室一機。為保密需要,對外統(tǒng)稱番號,二所稱“采買股”,四所稱“轉運站”,湖西印刷所叫“運輸隊”,有效地迷惑了敵人。
1943年起,菏澤已成為魯西銀行的主戰(zhàn)場。作為紅色政權的重要組成部分,魯西銀行以人民和經濟發(fā)展為中心,與日偽軍和國民黨斗智斗勇,積極開展對敵貨幣斗爭,逐步統(tǒng)一了根據地貨幣市場。同時,積極發(fā)放靈活多樣的救濟貸款,穩(wěn)定物價,有力支持和促進了財政和農業(yè)的恢復與發(fā)展。
1946年,魯西銀行并入冀南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的重要一員,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金融體系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
五年多時間里,魯西銀行經受住日軍無數次血雨腥風的“掃蕩”,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也珍存了一批寶貴的實物和舊址。第四印刷所白寨一帶印鈔點的劉繼成,被敵人開膛破肚,殘忍殺害;印鈔工人趙德讓去碭山采購物資,被捕遇害。單縣朱集鎮(zhèn)蘆集村挖出的一臺印鈔機,現已移入單縣紅色湖西教育基地;曹縣韓集張?zhí)么遒M新會,將一塊印鈔壓板石捐贈給了冀魯豫邊區(qū)革命紀念館;白寨印鈔點李朝勛扮成賣“洋油”小販使用的扁擔也陳列在此;向莊村侯彩銘家的老院子特立有一塊冀魯豫邊區(qū)地下印幣廠遺址石碑;大傅莊村傅敬榮家的一座百年老屋,如今掛上了魯西銀行印刷所舊址牌匾,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與菏澤市紅色金融教育基地。
魯西銀行在硝煙彌漫的抗日烽火中,書寫了紅色金融史傳奇而輝煌的一頁。 秦緒林